读书吧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从人类毁灭之后开始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五章 大禹治水

第二十五章 大禹治水

    听到程深的这番话,谷等人不由得心生惭愧。

    治水本就为重任,天下无人敢接此重任,禹敢在这时候主动自荐,本就勇气可嘉,为何还未听禹阐述治水之策,就先用如此态度对待对方?实在不符合举贤纳才之道。

    谷连连道歉,众大臣也醒悟过来,纷纷请禹入座。

    入座后,程深将木匣放在桌上。程深也知道,想要揽下治水大任,仅凭自己的一番话,肯定还不足够,还得需要能使谷等人信服之物。

    这件能让众人信服的物,便是轩辕剑!

    只见程深当着众人的面,伸手打开放在桌上的木匣。

    在木匣打开的那一刻,金色光芒豁然从木匣中逸散而出。

    在座的众人都大惊失色,凑上前去仔细一看,众人无不失声惊呼。

    只见木匣中,静静躺着一柄金色利剑。

    这剑身四面,

    一面刻日月星辰!

    一面刻山川草木!

    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

    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

    剑身金光璀璨,削铁如泥,似蕴藏无穷无尽之力。

    此剑正是上古黄帝所用佩剑,轩辕剑!

    众人心中顿时涌起山崩海啸。

    当年黄帝云游四海之时,曾说过,他会携此剑,遍寻天下英才而育之,此人将继承他的学识,他会将轩辕剑传于此人。

    如今,眼前这位二十岁的年轻人,携带着轩辕剑而来,岂不是说,黄帝将毕生学识传于此人,又将轩辕剑传于此人!此人正是黄帝挑选的大才!

    在座众人,包括谷在内,见此轩辕剑,心中顿生一股敬畏之情,望向程深的目光中,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怀疑和不信任。

    黄帝是何等大才,黄帝当年没将轩辕剑传于盛,而是传给了这位,足以见此人惊才绝艳!

    黄帝挑选的大才,如果连这样的大才都无法治理洪水,那天下还有谁能堪此重任?

    “治理大水,禹有何良策?”谷用敬畏的语气问道。

    程深拿出轩辕剑,放在手边,开始说道:

    “如今洪水肆虐,滔天洪水滚滚而下,淹没平原,冲毁山峰。平原山峰尚不可挡,更何况部落众人。堵不如疏。若疏通河道,引导洪水,使滚滚洪水汇入大海,大海容纳万物,更何况区区江水。

    如此一来,水患自然平息。”

    听了程深的话后,谷等人并没有出现恍然大悟的表现,这一点也在程深的预料之中。

    解决一个问题,不像做单选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写了一个答案,然后拿标准答案一对,是对是错,一目了然!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会有很多种方法摆在面前。

    没得到最终结果前,每种方法都各有道理,谁对谁错?谁能最终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未知数,没人能一眼就看出正确的方法。

    只有等到某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人们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程深所说的疏通水患,在谷等人看来,其实和堵截水患一样,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还没到标准答案的程度。

    不至于程深说疏通水患,然后所有人全都醍醐灌顶,大拍手掌,说这就是正确的标准答案!没有这回事。

    堵截行不通,疏通行不行?谁都不知道。只能说这是一个有道理、听上去可行的一种方法。

    所以程深才带来了轩辕剑,他需要用轩辕剑给他做“信用背书”。就像提出了一种方法,顶级的老专家都说这方法好,那么众人才愿意尝试这种方法,更愿意相信这种方法会成功。

    其实在程深心里,他已经胸有成竹。相比于谷这些人,程深有太多太多的优势了。

    他可以用太空视角,俯瞰部落大地的地形地貌;他可以有古往今来海量的水利工程、知识作为参考。

    水患蔓延了这么多年,程深之所以现在才出现,就是因为前几年的时间,他一直在忙于这些,学习水利知识、察看山川地形。

    有个“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的锤炼。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程深每天学习钻研十五个小时,一门心思学习水利和相关的知识。一年三百多天,就是五千多小时。五年下来,就是两万五千小时以上。

    再加上太空视野的帮助,程深对山川河流一览无余,治理水患更是有了强大的助力。

    可以说,现在的程深,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想要解决眼下部落大地上的水患,最好的方法,就是疏通治水。当年大禹治水,也是疏通水道。

    于是程深自称禹,前来治理水患。

    在轩辕剑的“信用背书”下,谷和大臣们决定,让程深来治理洪水。

    当谷问需要多少年时,程深想了片刻,说道:

    “十年。”

    十年,不短了。对于程深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虽然他有着海量的知识和太空视野,但仍然会受限于部落的生产力。

    这时候又没车又没大型机器,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随便就得十天半个月,这期间就会花费大量时间。疏通水道也得靠人力,速度自然比不上大型机器。

    程深的记忆里,大禹治水花了十三年。如今程深自称禹来治水,程深算了算,也得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对于谷等人来说,只要能治好水患,十年也没问题。于是谷当即同意,给程深调拨人手,如果不够,还可以再派,只要能指治好水患就行。

    同时,谷也派了一位相当于“史官”的大臣,名为伯,专门跟随程深,负责记录治水的过程。

    可以看出,水患对文明的影响,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谷居然派了上万人,任由程深调遣。

    在这个生产力落后的部落时期,集结上万人,是一个庞大的大事。这些人脱离农事,无法从事生产,而他们的吃穿用度,也都需要大量的供给,几乎到了这个文明能承受的极限。

    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件事——平息水患。

    在深秋的一天,程深带着上万人,踏上了治理洪水的道路。

    这一次,程深将用十年的时间,将新文明从洪水中拯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