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我要做明世祖在线阅读 - 第181章:船队出发了

第181章:船队出发了

    七月份,官方船队组建完毕。

    可惜的是这批船只都在南京那里停着泊等待启航,使得身处北京皇宫的朱见济无法亲眼看看,只让他那三个在南边停留了小一年的伴读们代表自己去视察一下。

    徐永宁他们都很兴奋。

    因为作为内陆孩子,他们虽从北到南跨越过大半个帝国,但坐的船就只是一般的官船,用来运人运粮食的那种,根本比不上能去海洋劈波斩浪的那种大船。

    而且从小被朱见济灌输一些奇怪的思想,他们也能察觉到,这次出海对大明的影响有么多重要。

    如果一切顺利,那什么新大陆和泰西之地的欧罗巴洲,就该臣服在大明脚下!

    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三人来到了南京港口。

    只是眼前所见,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在紫禁城里面混的时候,朱见济为了让他们意识到郑和宝船的伟大,曾经让孙长富带着一批工匠,仿做了一个模型出来。

    通过等比例缩小的事物比较,他们是能想象出那些船只的巨大的。

    但此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官船,的确能算他们目前所见过的最大船只,却远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庞大。

    李继业看出了他们的失落。

    在清田抄家这一过程中,由于大家都是拔刀斩的人物,还出身勋贵,祖上就有过交情,他们之间便建立起来了良好的同事关系,共同为朱见济效劳。

    且就在李继业由于曾经率领南京编练的新军打败倭寇的功绩,而被朱见济越级提拔为宣武将军,还担任了这次出海的军事指挥官后,徐永宁就成天跑过来问他船队下海的相关问题。

    着重就是它“大不大”“硬不硬”“顶不顶”等等。

    所以李继业能明白三人想什么。

    他笑着解释道,“这些船不少都是从别人那儿夺过来的。”

    “一些普通的海商而已,哪里来的人力物力,组建三宝太监时那样的巨船?”

    在宣德八年结束了最后一次下西洋后,大明官方是没有再组织大规模的下海运动了,也没有再建造新的巨轮。

    是故,过去几十年,以前留下来的官方远洋船要么泡在水里慢慢腐朽,要么就是被人化公为私藏匿起来独自享用,登记在册的船只数量已然不足,并且可用性不高。

    停用了那么久的船,人光是踩上去就得心惊胆颤一番,生怕随便一阵风就把船体给吹垮了。

    这次行动也就辛苦翻出来一两条撑场面罢了,其大小放在郑和船队中,还只能算中型。

    “不过这些商船被运送到龙江厂后,也被匠户进行了一番改良,不信你们看!”

    李继业带着人登船参观,一上去就能看到明晃晃的两排大炮装在船只两边。

    “虽然改装很麻烦,但好歹是弄出来了。”

    “这船虽小,但却是按照三宝太监当时的待遇配备的武器!”

    “倭寇要是敢来,我就敢对着他们开炮!”

    大明的科技能对敌方造成多大的压制?

    举个例子,在永乐朝时,有个宦官张谦作为使者出海,回程路上遇到了一支强大的倭寇势力。

    作为一名文化水平非常低下的宫人,张谦却能够凭借一腔胆气,指挥船队以少胜多,还俘虏不少敌人。

    事后证明,张谦本人并非不学自懂的军事鬼才,而是科技压制在这件事里体现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毕竟在这个时代,会去从事海盗业务的人,大多都是在陆地上混不下去,被迫下海的。

    他们本来就穷的要死,哪里还能有足够精良的装备?

    官方几个火炮过去,他们就得落荒而逃。

    这也意味着,随便一个领队,只要发挥出他正常的指挥水平,就能让大明的船队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李继业说的信心满满。

    他祖父在地面战场上丢尽了李家人的脸,李继业就想通过另一种方式,证明老祖宗李文忠的军事基因没有一代而亡。

    它是隔代遗传的!

    老子要去海上面打仗!

    “好!”

    “真想跟着一块出去!”

    徐永宁在船上四处摸摸,眼神有些饥渴。

    “得了吧,你之前还念叨着去西边打人家奥斯曼,现在就想开船了?”张懋嘲笑他。

    徐永宁一撇嘴道,“这又怎么了吗!”

    “到时候我率军顺着丝绸之路打去西夷之地,肯定也需要水师支援的啊!”

    “海陆不分家嘛!”

    “你这想的可太远了,要想打去西边,还得过西域呢!”柳承庆也笑了,“还不如跟我去甘肃,先把鞑靼人揍一顿,然后找机会沿着河西走廊去西域,听说西域的胡姬特别美貌,还没多大味儿呢!”

    三个伴读嘻嘻哈哈的,跟李继业将船队上的事物检查了一遍。

    等确认没有失误后,他们又去拜见了这次带队的特别专家马欢。

    马欢今年已然七十五岁,白发苍苍,但精神却是良好。

    他身边跟着不少人,都是宫里带出来的学生,预备让他们去船上历练历练,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这次辛苦老先生了!”

    徐永宁等人没有再笑闹,对着马欢肃然说道。

    马欢同样严肃,“为国育才,何必顾及我这老迈之躯!”

    “老夫此前下了数次西洋,这次能去去东洋,已然是人生圆满!”

    就为了抢谁带队去日本、朝鲜的事,马欢还差点跟老朋友费信打起来。

    两个老头用仅剩的几颗牙齿互啃着给对方抹口水,最后是保养得当的马欢得到了朱见济的认可。

    因为结合两老头的经历,朱见济发现马欢更适合带队。

    这个人,是个语言天才。

    在跟随郑和出海时,马欢已经精通了波斯语和阿拉伯语。

    在航行列国之时,他还顺便学会了当地的语言,成为了真正的“多国通议”。

    而且马欢性格谨慎,善于观察,回国后便将自己经历的二十多个国家的航路、海潮、地理、政治文化风俗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记录成文,在景泰二年串缀成了《瀛涯胜览》一书,详细到让朱见济啧啧称奇。

    难怪七老八十了还能摁着比自己年轻几岁的费信舔,原来是经常用脑,永不疲劳的天才啊!

    如此,马欢必须得安排上。

    最后的检阅程序完毕,五天以后,大明官方的船队终于宣布扬帆起航。

    他们从南京出发,要先蹭一波日本暖流去东瀛岛上面跟大名们谈谈如何更好的打成一片,然后才会绕去朝鲜,跟大明的好属国进行父子感情交流。

    朝鲜君臣应该知道,

    他爸爱他。

    七月份,真是个出海的好时机。

    马欢被学生搀扶着在甲板上,眺望他隔了多年没有见过的蔚蓝海面,看着那粼粼波光,心中感叹。

    在他的房间里,则是摊开了一副由皇帝陛下亲手绘制的世界地图,连洋流和季风都给标示了出来。

    而在船队的不远处,也是跟着无数的“尾巴”。

    那些都是获得了出海资格证的民间船队,满载着货物期待这一次能暴富回来。

    有大有小,但都按照事先的安排围绕着官船,衬托出后者的高大。

    走的远了,有一些流窜于该海域的海盗过来,远远一看还愣住了——

    郑和复活了?

    那些船都挂着打着大明的旗号,明显是朝廷的势力。

    可除了几十年前,这浩浩荡荡的场面哪里能看得到?!

    所以他们要不要抢呢?

    等等……

    那个伸出来的炮管是什么意思?!

    他们还没有想好要不要打劫呢,凭什么这么着急的对着他们开炮!!

    等等!

    哒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