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关者,斩!
北京那边尚未有关于和谈结果的确切消息传来,但这不影响陆四命人向清军大肆广告和谈已成。 哪怕和谈最终破裂,北京城中的满洲权贵决意与北京共存亡,陆四也依旧不会实言相告。 他现在不仅欺负多尔衮兵马没他多,粮草没他多,地盘没他多,军心士气没他强,更欺负多尔衮因为同北京之间的讯道被断,而对北京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 换言之,现在的多尔衮就是个瞎子、聋子。 也就是没有扩音器,要不然陆四铁定命人天天隔空对着清营朗读《顺清和平议定书》,或者干脆给他们弄个《清帝逊位书》,甚至还可以手写一份《敦促多尔衮等投降书》。 这可不是陆四吃饱了撑的在兵力及局面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多尔衮打嘴炮,而是多尔衮手头这支清军毕竟是三万满蒙辫子兵,士气再如何低落,强行硬啃的话,顺军同样也会被崩掉一嘴牙。 便同杜兵团被围陈官庄一样,政治攻势所起效果远大于军事攻势。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朝廷都降了,我们还打个屁”更能让军队崩溃的么。 一支失去继续战斗信念的军队,瓦解之速度是让人瞠目结舌的。 再者,这个政治攻势也是对多尔衮这位皇叔父摄政王的有力打击,可以肯定,现在的多尔衮心情恐怕已郁结万分。 因为,北京如果真的同大顺和谈,就说明他这摄政王已经被剥夺了一切权力,说白了,就是被两宫太后、皇帝同大清朝廷一起抛弃。 摄政王都被朝廷抛弃了,追随多尔衮的满蒙将校们又作何想? 思想上的混乱是必然的,这将进一步导致这支三万人的满蒙大军走向覆亡的乱葬岗。 依如保定那般,陆四下令各部除刘体纯的第二军保持进攻姿态,随时待命攻击、牵制外,其余各部稳扎营,多挖沟,于清军形成对峙局面,就是不主动进攻。 “敌动我则动,敌不动我亦不动。” 陆四啃着烧饼,就着二两洋河大曲,颇是惬意。 对面的清军大营尚有炊烟升腾,空气中弥漫肉香味。 然而这肉香味却越发证明清军已经断粮。 因为,他们没粮食吃,只能宰杀随军携带的牲畜充饥。 等牛啊马啊吃光了之后,吃什么? 满洲吃蒙古? 这就显出祖大寿的英明了,不管到那驻守,肯定要带上几千甚至上万民夫。 北京危急、军中断粮,多尔衮肯定不可能在涿州不动,对于顺军宣传的北京和谈之事,他相信也不好,不相信也好,总要拼死往北京突进。 现在就看这条只有一百多里的路,多尔衮要走多久了。 刘体纯已派人与驻守良乡的耿仲明部将陈绍宗取得联络,保定之战传到陈绍宗耳中俨然就是一次大捷,而清军的北返自然而然就是丧胆北逃,大顺军主力在清军后面紧追不舍自是“不使鞑子一人走脱”,因此城中耿军士气激昂,人人均抖擞精神愿为大顺再建新功。 陈绍宗本人更是期望能炮击多尔衮,在即将再创辉煌的大顺历史上为他陈绍宗书写浓墨重彩的一幕。 当然,陈绍宗是有底气守住良乡的,不是因为北逃的清军缺乏攻城器械,而是因为良乡城上摆了一百多门火炮。 “殿下,要是北京真的和谈成功,多尔衮也认可出关,难道还真放他出关不成?” 任监国行营掌书记、前明进士出身的姜学一见监国酒杯空了,忙上前斟满。 陆四颇是喜欢姜学一,因为此人不但文采蜚然,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属上佳,每日淮扬、徐州、山东、河南、陕西往监国行营呈递的各种奏疏最少都有几十份,事涉万千,甚至还有民间刑案,陆四看着甚是头疼,但这姜学一却能分条分例整理归纳,并每疏必附写有合理建议的纸条,类似前明内阁票拟,倒是省了陆四许多麻烦。 “这要看多尔衮是不是章邯了。” 陆四端起酒杯,家乡的洋河酒味很是养人。 姜学一大体明白监国心意,有些话却不敢乱说,那楚霸王项羽可不吉利。 ......... 北京城中,与顺军和谈之事再是隐秘,随着双方三次实质接触,基本谈定之后,这件事也必须公诸于朝廷了。 顺军方面给出的和谈条件一共五个。 第一,清廷必须归还北京城,且不得在城中破坏。 第二,清廷必须释放京中所有汉奴及阿哈。 第三,清廷必须去皇帝号,大顺准称国主。 第四,清廷必须归还前年自大顺夺去的千万白银。 第五,清廷必须颁令多尔衮、阿济格两部,诏以立即停止对大顺军的敌对行动,并按大顺军给出的路线出关。 而在清方的谈判条件中,大顺方面是有一定让步的,首先就是没有商谈朝鲜藩属权,其次是同意撤回关外的顺军,但不以山海关为界,而以广宁为界,另外就是以国书方式正式交换和谈文本并附录,宣告天下绝不对出关的清廷及八旗军同家眷进行攻击。 第一条和第五条,代善、济尔哈朗、阿巴泰原则上同意,北京肯定要还顺军,两支主力也肯定要出关,只要顺军没有要求清军交出武器,按其给出路线出关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退一万步讲,顺军即便有实力吃掉多尔衮的大军,也不可能吃掉阿济格部。 其余三条,则均是持有异议。 第二条释放汉奴和阿哈或许可以商讨,做一定退步,第四条归还千万两白银也可讨价还价,但第三条代善却是坚持不肯。 在等了一天没有明确答复后,城外的顺军又开始炮轰北京城,与此同时城上的清军能够看到顺军正在打造大量攻城器械。 无法私做主张的三王终是决定将此事上奏两宫太后及皇帝,至此,被蒙在鼓子里的豫亲王多铎才知道他那三位好哥哥竟然背着他同顺军和谈。 大怒的多铎愤而闯宫,向国主福晋同圣母太后大骂三王此举是要断送太祖太宗打下的基业,绝不能答应! 于是,支持和谈的同不支持的骂得不可开交。 争执不下,入关后的第三次议政王公大臣在黄昏时于乾清宫举行。 朝会钟声敲了很长时间,两位太后却发现这次大会参加的人数明显比上两次少了很多。 仔细一看,竟是汉班少了一半官员。 没等两位太后有所发作,殿下一官员已是怒不可遏从人群中冲出,一臂指天,一臂捶胸,悲愤莫名叫道:“皇上、太后,敢言和谈出关者,当斩!” 这官,非汉非满。 姓孙名之獬。